公司新聞 招商公告 下屬企業動態 領導視察 媒體報道 行業與集團動態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下文簡稱《意見》)?!兑庖姟分袑Α按蚱剖袌龇指睢?、“降低交易成本”以及“統一數據要素市場”等多有提及,此外還強調“公平競爭”、“高效規范”,專注發展“第三方物流”等。這些屢次出現的關鍵詞對于生鮮零售行業而言,可謂是”老生常談”了,也正因如此,《意見》的發布也引起了眾多業內人士關注。
01.統一大市場
就生鮮行業而言,無論是舊有的“貨-場-人”關系,還是數字化新零售之下的“人-貨-場”關系,其對整個市場的信息流動、商品物流以及消費者意愿的敏感度都足夠高?;谶@種相對固定的結構關系,生鮮零售業的整個流程中,充斥著眾多龐雜且相對混亂的中間環節,這也使得整個行業的效率甚至發展收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
《意見》則指出“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
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強支撐?!?/span>
換言之,統一大市場的相關政策之下,生鮮新零售行業將從產業深層迎來蛻變機會。目前來看,我國生鮮零售雖然在電商時代得到了迅速發展,但其滲透率仍然遠低于圖書、電子產品甚至服裝等產業。雖然隨著社區團購的出現,生鮮行業獲得了快速進入下沉市場的機會,但由于彼時存在的行業規范等問題,下沉市場對于生鮮零售的接受面并未得到有效拓寬,其認知深度也僅僅停留在“高價補貼”這一頗具局限性的層面,長期來看這種刻板印象對生鮮行業有害無利。
另一方面,雖然目前生鮮零售行業正在借助到家服務以及各類接地氣的社群運營模式深度介入消費者的生活中,但隨之而來的除了滲透率的改變,更多的則是冷鏈物流、品種質量、研發成本等一系列普遍存在于產業源頭及中間環節的問題。且業內人士認為,這種系統性、根本性的問題僅通過個別企業調整部分環節是很難真正疏通的。生鮮行業想要在未來獲得長足發展勢必要從全體產業鏈角度達成行業共識才能從根本上扭轉發展緩慢的局面,而也這正是《意見》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理想狀態。
此外,通過“統一大市場”的反面或能更好地理解其部分含義,早在《意見》發布之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曾有過一份名為《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關于印發<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
《通知》從更局部也更專門的角度闡述了“非統一”的市場情況,并對部分問題做出了詳細的約束,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公布商品和服務的統一執行價、參考價”,“規定商品和服務的最高或者最低限價”,“干預影響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的手續費、折扣或者其他費用”以及 “不得對外地和進口商品、服務實行歧視性價格和歧視性補貼政策”,“ 不得限制外地和進口商品、服務進入本地市場或者阻礙本地商品運出、服務輸出”等詳細條款。
不難看出《通知》是從更加具體現實的層面出發,明確了關于“統一大市場”的部分細則的。實際上,關于大市場的規劃最早可從“十四大”開始溯源,而眾多或直接或間接的相關政策也一直都在逐步完善相關體系。此次《意見》的公開發布更多程度上屬于國家戰略的整合公告,為生鮮零售的產業升級提供了寶貴的窗口期。而物流行業作為生鮮零售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塊,在《意見》中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視。
02.物流之于新零售
今年以來,預制菜熱度驟然升高,一時間成為了生鮮行業的新“風口”。而對于主打方便新鮮的預制菜商品而言,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其通過冷鏈物流保證了產品的新鮮度,擴大了其銷售范圍,進而保障其市場規模的穩步擴大。換言之,某種程度上,是冷鏈物流的技術進步帶動了預制菜行業的快速發展。其中即熱食品類別中的冷凍速食產品對冷鏈物流的依賴性最強,而近日專注冷凍速食的“烹烹袋”則剛剛獲得了由Ventech China人民幣基金獨家領投的Pre-A輪近千萬融資。
由艾媒咨詢數據來看,自2011年起,我國速凍食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0年已達1393億元,預計2024年將達1986億元。此外數據還顯示,2021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5699億元,同比增長17.5%,冷鏈物流整體市場規模增長較快。
一方面,這使得城際冷鏈物流的成本大幅降低,另一方面隨著成本降低的更大利潤空間也反過來使得冷鏈物流技術繼續進步,從而實現產業升級的自我驅動。而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無疑也有助于預制菜行業以及生鮮零售行業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
圖源:艾媒數據中心
此外,我國對冷鏈物流技術需求日益增大,但技術發展卻一直緩慢。上世紀50年代我國才初步開始接觸低溫貯藏的相關技術,直到90年代才正式開始將果蔬貯藏運輸保鮮技術列為國家科技攻關項目。起步的遲緩直接導致相關領域的問題繁雜。業內人士表示,生鮮冷鏈物流最復雜的問題,出現在生鮮冷鏈物流開始之前的采購環節。
采購環節中除產品質量及性價比之外,最需要顧慮的產品的時效性很容易在中間流通節點出現問題。由于產業分散度過大,采購過程中大批量貨物除固定生產基地供貨外,往往還需要額外就地采購,分批進貨。耗時耗力且很容易造成產品質量的不穩定,而且供貨渠道的變化容易使得采購信息錄入不準確、或信息反饋不及時等問題。而這些信息上的差錯最終將體現在時間上的差異,進而導致物流車輛無法精確控制甚至產品腐壞,造成經濟損失。
在物流環節,由于整個過程中多需要人工參與,其人力、轉運節點數量以及揀貨、裝卸搬運、運輸、包裝等環節環環相扣,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需要科學而高效的管理體系來輔助整個流程,但目前我國相關產業在這方面的制度還不算完善,而在物流環節的末端,便是決定到家服務水平的配送環節,前置環節的任何問題都會積累到配送方面,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觀感。
艾媒調查數據顯示,在配送方面,生鮮電商消費者優先關注配送速度(67.0%)、配送準時(56.8%)。近來,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的生鮮電商運力不足和供應不足的問題凸顯。因此,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企業提升配送能力,滿足消費者基本需求,才有望拉動生鮮電商市場的增長。
圖源:艾媒數據中心
正因如此,《意見》中提出“優化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數字化建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更多商貿流通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廣標準化托盤帶板運輸模式。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數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臺建設,推動第三方物流產業科技和商業模式創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化平臺企業和供應鏈企業,促進全社會物流降本增效?!憋@然這意味著市場規模繼續擴大以及降低經營成本的良機,這對生鮮新零售的快速發展無疑是最有力的支持。
03.生鮮零售
業內人士認為從全局角度來看,全國性的統一大市場會使得市場結構更加高效,更加扁平。隨著中間冗余環節被逐步梳理、整合、簡化,生鮮產品將得以在更大范圍內高效流通,當然頭部效應也會更加明顯。我國土地遼闊,物種豐富,氣候差異也異常鮮明,這使得各地區均有不同的產品,且各具吸引力,彼此間并無直接沖突。
加之我國市場體量巨大,擁有高效物流體系后,各地的特色產品將通過遍布全國的物流網絡供應到各個地方。而除技術層面的問題外,其中唯一亟需打通的便是各地區、各市場、各環節之間的區域性規范差異。這些差異猶如不同的關卡,遍布于全國統一性大市場這個龐然大物的根根血管中,堵塞著勃勃的生命力。此外,生鮮中的各類蔬菜瓜果并非標品,同一品種的水果也存在因不同產地而口感截然不同的情況,這也給其他產地水果冒充名牌產地留下了空間。
這些類似的問題如果始終放任不管,其終將成為限制生鮮行業的致命短板。所幸國內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企業開始注重產地、品種的標準化以及倉儲環節、數智化管理等系統性問題,相信隨著《意見》各項細則的逐漸落地,生鮮零售行業終將完成規范而高效的進化之旅。
https://mp.weixin.qq.com/s/aR4Sz6F9EZUaLXb9oY3EOg